項目名稱:江蘇射陽黃海濕地國家農業公園
本項目屬射陽縣重點項目,縣政府選擇設計單位要求標準高,經過層層比選,最終選定東方創美團隊來承擔此項任務,項目地位置特殊,兩萬多畝全部是臨海灘涂地,并且是農用土地,地塊屬性決定了它以國家農業公園立項的前提。
在這樣特殊的區位和地理環境下,東方創美秉承原創的設計理念,用原創農業景觀——天犁、云鏡之門、覆土建筑孺子牛博物館以及子午線上的南北植物擂臺賽,激活了兩萬多畝的灘涂用地,蘊含地域文化和農文化結合的創意,既突破了想象的極限空間,并且極具看點和吸引力,在平展的灘涂地上,串聯出有機整合的多個功能區,并搭建出黃海濕地國家農業公園美麗的風景線。東方創美整合了原創設計施工一體化服務,能把想象與巧思變成現實,落地呈現更加具有農業景觀核心吸引物的創意設計。
項目地處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黃海海濱射陽河入??冢煌ū憷?,距離鹽城南洋機場僅47.9公里。但旅游資源分布較為零散,并且缺乏亮點。其中,濕地環境是項目地主要生態背景,我們需要通過濕地資源結合農業,通過“農業+”,結合射陽的本土文化,用農業詮釋射陽文化的全新創意。
項目依托黃海濕地保存良好的生態稟賦,充分對接國家政策和旅游發展方向,積極尋找市場空白,以農業產業為本底,充分放大射陽南北地理農業創意文化,結合獨特的濕地、海洋背景,樹立以“特色南北對比的農耕文化創意景觀”為核心,導入“中國農耕文明、世界農業展示”環節,形成園區“南北、古今、中外”三位一體產品體系。同時,按照國家農業公園體系和國家5A景區雙向標準,通過農業景觀化、主題化、公園化的規劃手法,構建集“農業絕景觀光、濕地農業獵奇、瀕危動物保護、農場生活方式體驗、主題餐飲娛樂、健康農業產業”等功能于一體的濕地特色國家農業公園。
園區鳥瞰
主要項目
(1)枝繁葉茂、耕耘樹藝
從幸福大道架橋直接連通項目地,整座橋跨越射陽河,到進入園區內的第一空間,以“枝繁葉茂、耕耘樹藝”為主題,帶給游客震撼的視覺體驗;從幸福大道向農業公園方向,首先打造以五色土為根基的“樹根”,“中華五色土”是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按照東、南、中、西、北五個方位選取的青、紅、黃、白、黑五種不同顏色的土壤,是農業公園對土地的崇拜,對農業發展的祭奠。整個五色土通過不同色彩的農作物種植,棧道的肌理猶如生長出來的根系延綿不絕,寓有萬物皆由此生之意,發達的根基既是對農耕的祭奠也是蘊含農業公園深厚的發展根基。穿過大橋,進入園與農業公園境地,通過地形改造,兩側枝繁葉茂的大地肌理,形成樹枝狀的大樹,向外伸展,有豐收大樹之意,耕耘樹藝,詮釋農業公園生產、生活的勞作。
主入口鳥瞰
(2)南北農業的地理奇觀,樹立南北特色農耕文化脈絡
子午界異形觀光溫室是整個南北地理文化室內博覽的空間,承載是農業公園獵奇觀光核心的組團,滿足四季農業獵奇觀光,是農業公園平衡淡旺季旅游核心的旅游產品。
異形溫室充分的融入射陽本地文化,白色構架的“子午界”溫室中軸對稱,蘊含“一南一北”的地理特色。溫室外部,南北兩側,代表南北特色的花卉景觀種植點綴形成天然的南北地理分界線,一側以北方的農業種植景觀為主,一側以南方的農業種植景觀為主,創意呈現射陽南北地理分界線。
溫室內滿足四季觀光的需求,將射陽本地南北分界線的地理標志文化融入其中,通過溫度調節和景觀化的地域區分,引入科技、現代農業技術和創意性農業主題手法,營造“一南一北”的種植特色,南北特色的花木形成天然的地理分界線,特色對比的農耕文化為核心,導入“古今農業、世界農業”,形成園區“古今、南北、世界”三位一體,按照國家農業公園體系和國家5A景區雙向標準,通過農業景觀化、主題化、公園化的規劃手法,構建集“農業絕景觀光、濕地農業獵奇、瀕危動物保護、農場生活方式體驗、主題餐飲娛樂、健康農業產業”等功能于一體的濕地特色國家農業公園,長三角地區農業旅游標桿項目。
園區南北地理分界線上的重要景觀節點的天犁,是整個軸線上核心地標,地處國家農業公園版圖的核心位置,以天犁祭奠農業生生不息、永恒的動力和能量之源,成為大“動力之輪、能量之源”,也是反映南北農耕文化的標志景觀。
天犁景觀
天犁坐落在軸線“小島”上,周邊環水,中央圓形廣場,寓意天圓地方。設計靈感源于農具“犁”,巨型的天犁立于小島之上,天犁之上,點綴南北不同種類的農具,將南北地理的文化充分的融入到核心景觀中“南方”展示不同品種的牛犁地的核心景觀,“北方”展示以騾子耕地的核心景觀。
景觀色彩突出“白”,融合江南傳統的建筑中“白墻灰瓦”的元素,結合園區景觀軸線關系,打造成“入口景觀—云鏡—菊花臺”的視覺軸線。
云鏡之門
云鏡創意取自古代銅鏡,及無數以鶴為題的水墨圖畫。“云鏡”景觀組團,采用徽派建筑中灰白景墻“框景”的創意,在其中融入丹頂鶴的文化,讓“鏡”成為一種天然的“畫框”。景墻周邊打造數個景觀水塘,結合自然種植景 觀,從“景墻”一側瞭望,結合空間軸線景觀設計,呈現園區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的自然畫屏。
(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縱觀古今農業的前世今生
古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古樸的農耕文明傳承華夏推動了人類文明的腳步,今日農業科技、農業景觀、農業創新見證了農業的全新革命。農業公園,一脈傳承,將全景再現農耕文明的發展脈絡,傳達給游客古今農業的時空記憶。充分地融入射陽大米、棉花、菊花、草藥、水產農業資源特色,全新的包裝和演繹射陽農業,營造公園化、景觀化、主題化的農業版圖,挖掘、創意和提升農業的綜合價值。
禾田漫步
中國農業發展見證了文明的起源到繁榮,舊時的稻草人是莊稼的守護者,今日,“稻草人”是稻田景觀的一種載體和化身。
孺子牛躬耕博物館
以“耕牛”為核心打造覆土建筑,整個孺子牛躬耕園就是巨型的牛,通過創意設計,從牛嘴里直接進入博物館,從外形上看,謙卑勤懇的孺子牛覆土建筑。物館展示農耕文化是歷史農耕文化古今傳承的一面鏡子,結合田園種植進行打造,挖掘、搜集、整理古代及近代與射陽農耕文化相關的實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農業思想、農業制度與法令、農業科技、農事節日習俗、飲食文化、農業生產工具、農村生活器具等。
菊花臺
是結合射陽本地菊花產業的打造的景觀組團,通過創意景觀將菊花結構、形態、體量的組合,呈現射陽代表性的菊花標志景觀。 菊花臺由3層臺地構成,整體高達10余m,整個 高臺由菊花妝點,從外觀看如同金色菊花形成的“金字塔”,每一層臺地布滿菊花景觀,點綴的融入水景,熠熠相映。
云端棉藝館
結合棉花產業種植打造以棉花創意性的體驗為核心的云端棉藝館,展現射陽棉花的農業產業優勢,通過創意展現棉花帶來的無限可能,帶來棉花多樣化體驗。 場館以玻璃框架結構為主,形似一個玻璃殼,置身于棉海之間,周邊自然空曠,整個玻璃館在映襯在藍天下,將棉花化身成云朵,陽光下晶瑩剔亮。
以棉花為元素打造“云頂”墜飾,從玻璃殼的天花板吊下來,場館內打造棉花主題景觀組團,棉花形態打造成丹頂鶴、飛鳥,將黃海濕地的珍禽通過棉花創意體現。發揮棉花的想象力構建棉花吊床、棉花大樹、棉花花團等,帶給游客”云里霧里“的情景體驗,通過云端棉意館推廣射陽棉花產業,顛覆游客對棉花的全新認識和體驗。
(4)“百花齊放,獨樹一幟”,綻放世界農業的千姿百態
農業公園不僅是射陽農業、中國農業的獵奇,更是從射陽走向世界,展現世界范圍內異域斑斕、包羅萬象的農業景觀,農業主題,農業特色。
九日同輝
九日同輝
結合射陽”后羿射日”文化創意打造,由花卉、水塘、草地等組成,將射陽本地的神話傳說通過景觀化的農業進行展現,詮釋農業的后羿射日文化。站在弓箭造型的景觀平臺上,可俯瞰周邊散 落在山坡、農田、濕地里的9個太陽,分別以矮 化向日葵、非洲太陽花、玩具熊太陽花、音樂盒太陽花、莫內太陽花等九種太陽花為主題,設置紅黃彩色太陽屋精油制作工坊,以棧道和原石連接各點,圍欄以彩色流線設計,與太陽屋呼應,凸顯光芒四射的設計理念。微地形可以以小喬木點綴,圍欄兩側片植主題太陽花,游人可以隨時采摘隨時加工。圍欄及太陽屋彩色線條可以采用新型透光玻璃鋼材料,重量輕,強度高,耐腐蝕,成本低,也可以結合燈光。
(5)創射陽的鹽主題休閑體驗,享受大自然懷抱下的不沉湖
鹽主題版塊,是農業公園的休閑配套體系,結合射陽本地鹽文化,以鹽為核心打造射陽本地第一鹽主題創意體驗。在生態的濕地環境,田園化的農業景觀體系下, 形成鹽的娛樂、休閑、度假、養生等內容于一體的綜合性產品。
(6)天然濕地環境是農業公園的生態背景
濕地環境是整個園區的綠色廊道和生態綠肺,體現最原始的生態棲息空間,一切的景觀設施的融入和景觀產品都充分的體現濕地的屬性和景觀特性,構建貼近自然、親近濕地、可觀可體驗的濕地產品,維護生態平衡,保持園區最純粹的濕地生態背景。
(7)構建農業公園“健康訂制”為引領的三代產業型農場
全生命鏈健康農業產業是農業公園核心的產業基礎,改造濕地環境,構建“生產—科研—孵化—培育—加工—倉儲—物流—銷售”全產業鏈,遵循“健康農業、科技農業、循環農業、精細農業、訂制農業、監控農業”的發展理念,詮釋農業公園全新產業價值。
射陽健康稻米示范種植基地濕地改造,種植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射陽大米,原生態的種植環境下,不施任何化肥,體現稻米原本的健康價值,達到綠色、健康食材標準,通過科技引進、統一指導、村民參與、政府扶持等,構建現代化的農業發展基地,帶動和推進周邊農業發展。
黃海濕地國家農業公園,如果你感到好奇,想感受一次海邊濕地農業的特色風情之旅,何不來此一游呢。
案例分類 | ||||
農旅融合 | 鄉村振興 | 文旅文創 | 親子研學 | 景區升級 |
|